Spring 源码学习法
大约 4 分钟
学习源码心法:学的是框架思想,是一个过程,需要不断的去重复理解,并且在项目中实战!不要尝试去记住任何一行代码,因为有些代码的设计之初本身没有设计好,或者是Bug ,再或者是被后来新特性取代等,代码会随着迭代的变化而变化,每个版本可能都一样,所以学习思想才是上策。
一、学习方法
- 确定学习的核心思想:Spirng对象(bean)的生命周期流程。
- 打断点调试。
- 抓主要逻辑,spirng源码体系过于复杂,应该抓住主要的流程,直接关注接口输出的结果,前期过于深入不便理解,学习难度太大。就要好比我们常说的例子,怎么把大象放入冰箱,其实就是三步,一打开冰箱,二把大象放进去,三关上。这里直接关注每一个步骤直接导致的结果。至于怎么打开冰箱,左手开还是右手开?或者是用脚开?大象要不要切块?切多少块,或者是剁碎,冰箱怎么关?......
- 先主后次,接上面的步骤。主要流程清楚了,就可以深入剖析接口了。
- 一定要画流程图。
- 借助大模型理解。
- 一口吃不成胖子,得多重复。
二、
- ****
三、学习内容
Spring框架的源码,经过N多版本的进化迭代,已经极其庞大和复杂。涉及的模块也是非常之多。
框架源码,模块图:

我们应当简化学习,摒弃繁杂,保留其核心功能。
核心功能诸如:IOC、AOP、Bean的生命周期、上下文、作用域、资源处理、JDBC、事务等。
四、我的阅读源码记录
以下是我阅读过Spring源码5.2.x所画的流程图。按照总分的方式去阅读,有助于理解全貌,而后慢扣细节。
- 总:知道整个流程的大体步骤,知道开头 - 过程 -结尾。
- 分:过程中的步骤深入的进行分析学习,逐步理解步骤设计的目的。

五、Spring源码阅读思考
Spring 框架经过近二十年的演进,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态系统。这个生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实现,更在于背后深层的架构哲学。
我认为,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:核心设计理念的延续与突破。
由控制反转的本质升华。从最初的 XML 配置到 JavaConfig 注解,再到 Spring Boot 的自动装配,始终贯彻"约定优于配置"的理念,再到依赖注入从类型匹配发展到 Qualifier+Conditional 的精准控制,支持云原生场景下的动态配置。
作为开发人员,深度掌握Spring框架具有战略意义。其"轻量级容器"的设计哲学和"控制反转"的核心机制,不仅是构建企业级应用的基石,更是理解Spring生态体系的必经之路。只有透彻掌握Spring的模块化设计、扩展原理及底层实现机制,开发者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SpringBoot的约定优于配置理念,进而解锁SpringCloud的分布式架构能力。
这种技术纵深将带来三重价值维度:
- 在工程实践层面,能基于框架特性快速实现业务需求;
- 在架构设计层面,可通过SPI机制实现框架的精准扩展;
- 在技术认知层面,可构建完整的JavaEE技术图谱。建议通过源码研读掌握Bean生命周期、AOP代理机制等底层原理,这将使我们在应对复杂业务场景时,既能遵循框架规范进行高效开发,又能突破框架限制实现定制化改造,最终达成工程化水平与架构思维的同步跃迁。
